顶部
禽蛋奶篇--中国农业展望报告(2016—2025)
2016-05-03 11:05:26 来源:农业部

  11.禽肉

  产量小幅增加 进出口稳中略增

  禽肉是中国第二大消费肉类,占肉类总消费的20%以上。展望未来,中国禽肉产量将继续增加,进出口稳中略增,消费小幅增加,价格受成本拉动继续上涨。

  禽肉产业转型升级,产量缓慢增长。预计2016年中国禽肉产量同比小幅增加,主要是由于2015年黄羽肉鸡养殖效益较好、消费需求增加以及价格上涨预期等的刺激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受经济增速放缓、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,预计中国禽肉产量将呈缓慢增长态势,到2020年预计产量将达到1968万吨,比2015年增长7.8%。展望后期,中国禽肉产量将在需求拉动下继续增长,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到2124万吨,比2020年增长7.9%。考虑到2015年产量恢复速度较快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,抑制消费快速增加,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未来10年的产量增速预测值比2015年预测的调低0.4个百分点。

 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,禽肉消费量将稳步增加。预计2016年中国居民禽肉消费稳中略增,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不断增加,农村消费水平提升;“十三五”期间,随着人口增加和城镇化发展,禽肉消费将继续稳步增长,到2020年预计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占有量为14.0千克,比2015年增长6.1%。展望后期,中国禽肉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,预计2025年人均占有量将达到15.0千克,比2020年增长7.0%。虽然人口政策变化,但考虑禽肉消费的收入弹性变小,未来10年消费的增速预测值与2015年的预测基本一致。

  随着居民健康消费理念的不断增强,预计禽肉消费结构将发生改变,冰鲜取代活禽的趋势不可逆转,分割产品、多功能产品、熟制产品和低温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。此外,鸭肉、鹅肉、鸽肉等其他禽肉的市场需求可能扩大,鸡肉在禽肉消费中的比重略有下降。

  禽肉贸易将稳步增长,出口有望增加。预计2016年中国禽肉进口基本稳定,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增长缓慢,产能过剩,供给宽松,国际禽流感疫情频发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禽肉贸易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,进口主要来自巴西、美国、阿根廷、智利等美洲国家,出口主要目的地为日本,有望拓展中亚、西亚地区。到2020年预计进口维持在50万吨以内。展望后期,中国禽肉进出口均增加,预计2025年禽肉进口53万吨,出口54万吨,比2020年分别增长15.2%和8.0%。由于国际贸易形势复杂,不确定因素较多,2015年进出口均下降,调低了未来10年的进出口规模,特别是“十三五”时期的进出口量。

  禽肉价格将维持高位,波动幅度不大。预计2016年中国禽肉价格同比小幅上涨,主要原因是由于产能调整,但饲料价格预期弱势运行,涨幅不会太大,全年价格走势基本呈现正常的季节性波动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由于养殖成本上升步伐放缓,禽肉价格将小幅波动上涨。预计到2020年,禽肉价格接近每公斤20元。展望后期,中国禽肉价格在较高养殖成本的推动下,预计将维持高位运行。考虑到全球饲料价格下跌,肉类价格进入下行通道,与2015年的预测相比,未来10年价格的上涨预期适当调低,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。

  2015—2025年中国禽肉供需平衡表 单位:万吨

注:加工消费指深加工利用;其他消费包括损耗等

  13.禽蛋

  产量增速放缓 价格温和上涨

  禽蛋是中国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,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。近30年来中国禽蛋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,产量年均增长7.8%,产量位居世界第一,占世界禽蛋总量的40%左右。未来10年,中国禽蛋生产结构将继续优化,小规模养殖户加速退出,禽蛋产量增速将放缓。

  禽蛋产量将继续增加,增速趋缓。预计2016年,在豆粕、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可能继续走低的条件下,蛋鸡养殖效益保持向好,鸡蛋产量将稳中有涨,预计全年禽蛋产量为3022.15万吨,同比增长0.8%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,畜禽养殖结构优化升级,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生态化的产业格局将逐步形成,中国禽蛋生产稳步发展,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,5年总产量1.54亿吨,相比“十二五”增长7.6%;到2020年禽蛋产量达到3142.66万吨,相比2015年增长4.8%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在养殖技术进步、品种明显改良、重大养殖疫病不出现等条件下,禽蛋生产将保持增长态势,5年总产量将达到1.62亿吨,相比“十三五”时期增长4.9%,到2025年达到3291.35万吨,相比2015年增长9.7%。展望期内年均增速0.9%。

  禽蛋消费稳定增长,加工消费增速较快。受人口增加、收入增长、城镇化率提高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等有利因素驱动,禽蛋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,预计2016年禽蛋消费量将达到3010.36万吨,同比增长0.8%。展望“十三五”,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以及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等利好因素的拉动下,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明显提升,禽蛋消费将稳定增长,5年总消费量1.54亿吨,相比“十二五”增长7.6%;到2020年禽蛋消费量3144.21万吨,相比2015年增长4.9%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实施,禽蛋消费持续增长,5年总消费量1.61亿吨,相比“十三五”时期增长4.5%;到2025年达到3278.65万吨,相比2015年增长9.8%。展望期内禽蛋消费量年均增速0.9%。

  禽蛋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。展望“十三五”,受禽蛋易破损、不耐贮存等自身特征影响,禽蛋贸易平稳发展,预计在展望期内,中国禽蛋贸易以出口为主,年出口量稳定在9.5万吨左右。出口市场仍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,但随着冷链储存、运输技术发展,蛋品加工业的发展,禽蛋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、丰富。

  禽蛋价格温和上涨,季节性特征依旧明显。2016年由于玉米、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下降,蛋鸡饲料价格走低,预计禽蛋价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。展望未来,随着重要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深入实施、人力成本不断走高、畜禽养殖的资源、环境约束加剧,禽蛋生产成本不断走高,中国禽蛋价格在成本的推动下将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;同时,在禽蛋消费的节日效应影响下,禽蛋价格仍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。

  2015—2025年中国禽蛋供需平衡表 单位:万吨

  14.奶制品

  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

  展望未来10年,中国奶业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,消费升级步伐将明显加快,奶制品进口将继续增加。

  产量将保持稳定增加。2016年,受中小养殖户退出,大规模牧场扩张放缓影响,奶类产量将略有下降,预计为3879万吨,同比减少0.3%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伴随“粮改饲”,农牧业结构调整,奶业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,我国奶业将从徘徊期调整进入一个“平稳增长”时期,优质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和一体化将成为奶业发展的重要方向,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将达到4200万吨,比2015年增长8.0%;展望后期,伴随奶业产业一体化的推进和现代化奶业产业体系的建立,奶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将得到明显提升,中国奶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将明显增强,预计2025年奶类产量将达到4500万吨,较2015年增长15.7%。但从长期看,受环境保护因素和资源短缺的制约,展望期间奶类产量的年均增速将从过去10年的3.1%放缓至1.5%。

  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。2016年,受奶制品加工回暖和消费水平回升影响,奶类消费量预计为5182万吨,同比增长3.4%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伴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、城镇化推进、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和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,中国奶类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,预计2020年将达到5758万吨,比2015年增长14.9%。展望后期,中国奶制品的安全质量水平有望显著提升,消费者生活水平、饮食结构和消费信心将加快升级,预计2025年奶制品的消费量将达到6320万吨,较2015年增长26.2%。

  进口将继续增加。预计2016年奶制品进口量(折鲜量)为1295万吨,同比增长16.6%。展望“十三五”,受需求提升和内外价差的双重驱动,中国奶制品进口仍将增加,2020年将达到1588万吨,比2015年增长43.1%,2025年达到1880万吨,比2015年增长69.4%。其中鲜奶、乳酪和奶粉预计成为进口增长较快的奶制品。但是伴随中国奶业调结构、降成本等措施的推进,中国奶业自身发展的能力也将有一定的增强,基于此,2016—2025年奶制品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5.4%,将明显小于过去10年13.2%的水平。

  价格波动调整中保持上涨。2016年,受国际奶制品供给充足、奶价整体下行、市场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,中国原料奶收购价格仍有可能波动调整,下半年随着世界奶业主产国产量的调整,预计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将有所改善,国内奶业形势会随之好转。展望“十三五”,受资源环境约束和奶牛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影响,原料奶收购价格仍有上涨空间,奶制品零售价格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。

  2015—2025年中国奶制品供需平衡表 单位:万吨

注:进口量指折鲜后的数量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,不构成广告宣传,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、经营、销售、交易、投资建议。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,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、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、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,与本公司无关。

原创版权声明:任何形式的转载,必须保证文章图文完整性,不得删除作者、作者单位及来源信息。智农通APP行情宝对此保留一切权利!